Board logo

标题: 工行中保密洽联姻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叟    时间: 2008-3-23 08:58     标题: 工行中保密洽联姻

全球最大市值银行——中国工商银行(1398.HK,601398.SS)与中保集团可能联姻。

如果成行,这将是中国内地最大规模银保合资个案。

从中国平安(2318.HK,601318.SS)与建设银行(939.HK,601939.SS)合谋银保公司,到AIG向农业银行伸出橄榄枝,金融大鳄间每一次传出的高层次联姻绯闻都在深深刺激着市场的神经。因为大型银行与大型保险公司联姻,往往被看作颠覆保险业竞争格局与银行业中间业务规模的行业拐点性事件。

消息人士透露,工行将与中保集团联手对国内太平系保险资产进行整合,整合的方式可能为:工行、中保集团与富通集团三方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由这家新公司全资持有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太平养老与太平资产管理四家公司的股权。

在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原太平人寿境外战略投资者富通集团的股份可能被缩至13%,工商银行与中保集团则对半持有剩余的87%的合资公司权益。

3月18日截稿前,记者致电工商银行有关部门询问此事,工行方面对此消息不予回应。

工银欲入主太平系

太平人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人士称,工行与中保集团之间,就包括太平人寿在内的中保集团内地资产的股权合作谈判,早在1年前就已开始。按可考证的时间,这与平安和建行的谈判开始时间大体相仿。

两例合作谈判均在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就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即双方年初向国务院上报的"160号文")达成共识之前。

"但双方的谈判迟迟未有结果,其关键依旧是未来由谁控股的问题",该人士表示。对工商银行与中保集团来说,一方为全国银保市场的渠道霸主,一方视中国第六大寿险公司太平人寿为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双方自然谁也不愿让步。类似的僵局也出现在平安和建行的谈判上。

最后,两家找到的新路径为新设合资银保公司,迂回完成联姻使命。

消息人士透露,通过成立合资控股公司的方式合作,是满足目前监管环境下只允许银行参股而不允许银行新设保险公司要求的,预计合资公司很快就可以成立。而平安-建行和农行-AIG两组搭档,都涉及新设公司事宜,目前被放行的机会并不大。

相比之下,工行在合作中的话语权要大些。按上述消息人士的说法,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工行将与中保分享合资公司各43.5%的权益,未来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将由双方"轮流坐庄"。但在"工银中保控股"公司的首任管理团队中,工商银行将派出董事长与主持工作的常务总经理。

太平系保险资产最终与工行完成股权纽带,在业内人士看来并非偶然。

早在2001年11月,中保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保国际(0966.HK)在向集团收购太平保险股权时,便以每股3.7668港币的代价向工银亚洲(0349.HK)配售了1.02亿股的上市公司股份。与此同时,工银亚洲另向中保集团购入了中保国际2%的权益。而按工银亚洲2007年中报,工商银行是其第一大股东持有71.21%的权益。

按中保国际2006年年报与2007年中报,工银亚洲已持有中保国际6.9%的权益,并直接持有太平保险12.45%的权益。在上述合资方案所涉的四家公司中,中保国际分别持有太平人寿与太平保险50.05%和40.025%的股份,而太平人寿、太平产险与中保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中保资产管理,分别持有太平养老60%、12%、14%的权益,也分别持有太平资产管理50.1%、9.9%和12%的权益。

由此计算,合资公司整合之前,工商银行在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太平养老和太平资产管理中所控制的权益便分别为2.46%、10.83%、4.23%和2.99%。

中保集团分别通过全资的香港中保、金和发展有限公司、民利投资有限公司及中国保险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中保国际51.81%的权益,并直接持有太平人寿与太平保险25.05%和47.525%的权益。按上述方法,可知中保集团目前实际控制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太平养老和太平资产管理50.98%、68.26%、48.56%和57.30%的权益。

除了工商银行与中保集团,在即将设立的合资公司中,还将涉及富通集团的权益再分配。目前富通集团直接持有太平人寿、太平养老和太平资产分别24.9%、10%和8%的股权。此外,富通海持有工银亚洲8.23%的股权。

而按目前各投行对中保国际2007年的分部门业绩预测的平均水平,太平人寿在四家公司中占绝对的权重,贡献约95.77%的估值。则中保集团、富通与工商银行在即将成立的合资公司中的实际市值持有比例为51.65%、24.16%和2.77%。

显然,欲完成如上述人士说法的最终股权结构,中保集团与工商银行均需进行增资。若富通不增资,则中保集团与工商银行对合资公司的增资额约为82.64亿港币和220.96亿港币。

但前述人士表示,由于是次成立合资公司对各方的战略意义大于财务意义,中资两方尤其是工行,并不需按市值支付如此高的并购成本。

太平人寿冲入第一集团?

对于包括中国人寿(2628.HK,601628.SS)与中国平安两家大鳄在内的众多寿险企业而言,工行入主太平系都不是个好消息。

按中国保监会披露的统计数字,在过去的2007年中,全部53间寿险主体共录得保费收入4948.97亿元。其中,银行代理渠道销售的保险占三成以上的比重。众多分销银行渠道中,网点甚众的工商银行,又是银行渠道的龙头。以广州市场为例,过去数年,工行分销的保险产品均在当地占据半壁江山,2007年,这一数字更高达54%。

由此,若按广州份额计算,2007年工行全系统分销出的寿险产品总额约在700亿元以上。若将其作为一间保险主体进行比较,这一数字已超过了寿险市场的探花太平洋寿险(506.87亿元),距榜眼平安人寿(791.77亿元)也只有一步之遥。而当年太平人寿的保费只有158.42亿元。

按目前国内银保深层次合作格局,合资公司成立之后,太平人寿的保费暴涨已然可以期待。近期的一个案例便是招商信诺,该公司在与招商银行理清股权纽带关系后,招行宣布在渠道中排他性代理招商信诺的投联产品。于是,在2007年,以往名不见经传的招商信诺一鸣惊人,录得280.72%的保费增长,并在当年8月技压外资一哥友邦,斩下7.82亿元保费。2008年1月,该公司再次超越所有合资公司,录得7.17亿元原始保费。

除股权纽带下的潜在独家代理协议,深层次合作纽带之下的技术升级,将是工银中保控股公司成立之后的另一看点。

在以往的简单代理制的银保销售模式下,维系双方关系的只是个位比例的佣金收入。在保监会对手续费划出不可超越的红线之后,原来保险公司向一线销售人员支付的"小账"也被列为非法。激励行为显然受到限制,按广东某银行机构部负责人的说法,该行只是在存款任务基本完成后,方有侧重地销售一些保险产品。

而近年来,梁家驹领衔对中国平安进行的IC(保险顾问)模式与FPM(理财规划经理)模式的银保渠道试验,也正是按西方发达地区成型的保险深层次合作模式,进行的技术进化之举。记者在建行深圳分行处了解到,IC模式尽管尚在试验中,但迸发出的产能优势已非常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工行之所以在保险分销中站稳半壁江山,其销售技术的领先也是不可忽视的。按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投联产品未上柜前的2006年上半年,广州工行代销其当时微弱股权纽带的太平人寿与中德安联产品的月均产能分别为39.83万元和28.82万元,较行业均值高出一半以上。

而太平人寿回归内地市场,其初始占据市场的策略也正是银行保险。按一位公司创始者的说法,"通过银保,我们用1年时间完成了新华、泰康8年的保费规模"。

但自2007年开始,太平人寿身上银保恒强的标签已褪色。按中保国际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太平人寿通过银保渠道累计收获保费94.19亿元,尽管仍占据59.46%的贡献比重,但增长却只有16.19%。远远低于同年靠银保热卖,一举成名的联泰大都会、招商信诺等公司动辄数倍甚至十余倍的增长。

按前述太平高层的说法,与工行的联姻,必然将通过工行在全国上下积累起大量工商业法人客户资源,获得年金与EB(短险)的补足。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788028.bri3cmdi.asia/)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