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灌水]
中国筷子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叟
时间:
2013-1-6 08:25
标题:
中国筷子的故事
中国的筷子作为中华文化圈里的主要餐食工具,无疑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的一个重要贡献,所谓“民以食为天”,每天要吃饭啊,就每天离不开筷子。 筷子的诞生,和史前的先民们的饮食条件有关,那时吃熟食,主要是柴火烤或者用可盛水煮食的陶罐等,烤炙的肉,放在陶罐里煮的食物,很烫,于是先用两根树枝来夹着吃,以后随着审美意识的进步,逐渐衍生了美观耐用的中国筷子,那时称为“箸”。先是竹木做的,后来有金银铜铁象牙等材料制作,最早的铜箸在商朝已经有了,那时的青铜器很发达;而竹箸在西汉时已很普及了,在汉墓的壁画和画像石或砖上都有汉人使用食箸进食的画;至于银箸的使用则在隋代,隋唐的箸有许多是白银打造的。春秋时,这筷子还不分首尾,上下一般粗,汉代开始有上粗下细的箸。直到元代之前,这个箸还是圆形的,而到元代开始有首方足圆的箸,明代出土的也是这样。说明箸的样式定形了。
在宋代之前,这个箸还是称“箸”,也有称“荚”的,宋人开始称为“筷子”,于是一直叫到今天。
《礼记·曲礼上》中说“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这个“梜”也就是箸或称筷子,这个《曲礼》一书中规定了吃米饭米粥不可用筷子,必须用匕。”可是扁平的匕难以在热烫的羹等食物里取出菜、肉等,必须借助筷子--人手的延长来解决问题。现在是打破礼数了,吃东西时,随你用刀叉或筷子,甚至用手抓,上海方言称用手抓食物为“用二双半”。这个筷子在国人手里还产生了筷子礼仪文化,成为国人行为规范的一部分。
《礼记·内则》规定:“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规定在小孩长大到自己吃放时,要教会他用右手拿筷子吃饭。至于个别左撇子,那又当别论了。至于拿筷子的姿势,也要求拿在筷子的适度之处,民间还有小孩拿筷子的位子高,说今后要远离父母;拿的位子低的,会在父母身边的说法。至于有无道理,个人自有见解。
至于右手五个手指捏两根筷子的姿势,又是各有千秋的风姿,握紧式,三二捏田螺式,拇指横盘捏拿式,犹如执笔式等不一而同,不过,这个具体捏筷子式,在《礼记》中也无详述,也无图示,不像学书法的捏毛笔姿势还有个图示传承,所以也难以规范一种捏法,但是,可以拿捏自如,还是基本要领。无论是趁势捏拿夹菜式,还是长空破浪直捣夹菜式,或者翻江逐浪夹菜式,弧形鹞子腾越式夹菜,都是一种筷子使用文化中的姿势,自我感觉良好,效果也好,那就成,没有定论或法式矣!这和书法执笔无定法之理相同。
现在,国人,还有中国筷子文化圈的国度里,已经把这个筷子的制作达到了极限,普通的竹木筷子里也有许多中高低档之分,更何况什么金银象牙等等的呢?所以,有的人要筷子,收藏筷子,已不再是为了吃饭用餐,而是藏为个人博物馆之宝。记得二十几年前,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参加全国工商联的宴会,万里和荣毅仁等都参加了,宴会散席时,不少人把桌上刻有“人民大会堂”字样的筷子塞进自己的包里,带回家了,服务员劝阻也不管。这说明,筷子文化已经延伸到收藏文化了,古玩文化了。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788028.bri3cmdi.asia/)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