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分享] 国内牛人!惠威顶级扬声器 DIY HiFi音乐箱
[打印本页]
作者:
yeego
时间:
2007-1-22 23:13
标题:
国内牛人!惠威顶级扬声器 DIY HiFi音乐箱
这是一篇网友的投稿,记述了他一开始喜欢电子,到后来喜欢DIY,最后爱上音乐的路程。
编者点评:惠威作为世界知名的扬声器制造商,其产品曾被柏林之声、Totem等Hi-END音响品牌采用。不少喜欢DIY音箱的“土炮党”也喜欢用惠威的扬声器单元,本文的作者fineday就是一位有着多年烧龄的DIYer,他用惠威的Q1R高音单元和D6.8低音单元打造了一款音质出色、性价比突出的书架箱。
● 从自制门铃说起
记得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很神奇。同时我还很喜欢破坏,喜欢把什么东西都拆开来看个究竟。于是,从家里那台古老的收录机,到电视机,到门铃,到音乐贺年片,无不一一在我的螺丝刀下变成一堆碎片。那个时候大概还是小学。
当然,那个时候拆东西,是完全不懂里面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所以也就是乱拆一气。好在家人并不反对,只是往地上放了一张大布,叫我坐在上面拆,拆下来的东西别乱丢,都放上面就行了。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拆的很多的东西,实际上都挺有价值的,也会觉得有些可惜。不过那台收录机,那台电视机,那些零零碎碎的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倒是把我带上了DIY的路。
后来一些时候,应该是小学5年级吧,我爸心血来潮教会了我怎么用电烙铁。这下好了,小时候拆的那堆废铁又有用处了,我举着一把电烙铁找到焊点就焊,呵呵,挺盲目的是吧,不过当时也就这点本事罢了。还记得曾经花费1天的时间用细线把6个发光二极管焊成一条,通电却不亮,郁闷了好久。现在想想,估计是因为当时还不知道焊东西要用松香,所以等到焊好的时候,那些发光二极管早就烧了吧,呵呵。
总不能老是漫无目的的拆是不?我爸看我把那些东西搞成一堆彻底的废铁以后,说你不能总是拆啦,要做些东西出来。于是,他跑到书店给我买了6本无线电趣味小制作的书。我如获至宝,每天碰在手里看。当然那个时候原理分析方面是看不懂的,只能看看怎么做怎么调试。不过那已经够了。那6本书里面大概有200多个制作,我最喜欢的还是里面《门铃与报警器制作》还有《收音机制作》两本——估计也是因为他们都能发出声音吧,窃笑。不多久,我就选定了第一个动手的制作。具体是什么已经忘了……只记得从那以后,电子城里就多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再后来,就只有一个小的了。
篇幅有限,虽然回忆起来有很多很多想写的东西,但是还是得抓住重点,总不能跑题对不。好言归正传。大概到了初中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门铃。经常跑到电子城到处乱看,看到有什么好玩的音乐集成芯片就买回来,接好一个三极管,一个喇叭,就可以发声了。虽然那只是枯燥的单音,不过当时听起来可是很好听的。估计那段时间,买回来过的音乐芯片不下20片,各种乐曲的都有,还有N合一的。还有印象是最贵的一片是12曲的,还是复音芯片,放大部分是一只9013和一只9018,一共大概花了10块钱。可惜回来做好以后没多久就莫明其妙的坏掉了。
当时做的门铃,我都有一个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声音太小。即使我寻遍了高β值的三极管,还是没法让人满意。特别是有一次我妈的同事送了我一只8寸的低音扬声器,我接上去以后发现声音实在是太小,非常不满意。这些缺陷慢慢积累,终于让我从音乐芯片转型到了功放上。
● 开始做功放
哎,不对啊,题目是音箱啊,你怎么扯了半天扯到功放了?别急么,哪有一上来就对喇叭感兴趣的呢,就听我慢慢说吧。
出于对音量的不满意,我开始做功放了。这大概是初二开始以后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当时,那股狂热的劲头都让自己有些唏嘘。记得那个时候,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就往新华书店跑,找到无线电制作的书柜,抓起功放相关的就看。经常在那儿一站就是半天。书上的电路很多,从简单的LM386到复杂的场效应管分立功放都有。那个时候的我想想挺好玩,挺好高骛远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看书之后,竟然选择了一款用正负45V供电,分立元件的,输出功率高达80W的功放。呵呵,当时我怎么会知道正负45V的电压足以对人构成危险,大功率分立功放对晶体管的配对有要求,还有需要庞大的散热器。说实话,如果那个时候让我做出来了,估计下场也就是一缕青烟,呵呵。不过后来我并没有做成那个东西,原因是当第二天我拿着小本子去抄电路图的时候,被边上一位也在看资料的年轻人看到了。他问我说,小朋友,你画这个电路图干什么啊?我说,我想回去做功放。他于是就说,小朋友,你知道80W的功率有多大么?我摇摇头,不知道。他接着说,80W的功放,能放出很响很响的音乐,整个家里听都嫌多呢。我点点头,说我想做一个接小喇叭的。那位年轻人于是开始和我一起找电路。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我抄了一张LM386的电路图回去。于是LM386就成了我第一个功率放大器。
之后,我手下诞生的放大器还有TDA2822,TDA1521(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散热片的重要性),还有功率最大的TDA2030A。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电子城里那个小小的身影也一天天变大。
该说音箱了。说起我对音箱的认识,应该是从家里买了家庭影院开始的。有一天回家,忽然发现地上多了很多纸箱子。问问爸,爸说买了一套家庭影院。那个兴奋的感觉我现在就不必多说了。装好以后,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开大音量,看主音箱的低音喇叭大幅的震动。呵呵,挺无聊的是吧?不过当时确实是乐此不疲。渐渐的,我发现在唱歌或者听音乐的时候,整个房间都会轰隆隆的,只好放小音量。当时还不知道是音箱的质量太差……惭愧。
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们家对家庭影院的兴趣也慢慢淡下去了,歌唱的越来越少,一般也只用来听听电视里放的音乐会。于是我就把原来的环绕音箱拿了下来,放到小房子里,去电子城买了一张AN7161NFP芯片的功率放大板,做了个盒子放起来,组成了我第一套床头音箱。那套玩意儿现在还在床头放着呢。
上高中了,学习比初中要繁忙的多了,不过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兴趣还是没减淡,只是时间越来越少了。于是制作基本上停了下来。慢慢的,我发现床头那对后环绕音箱的声音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缺点。想做个音箱的念头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的。不过那需要木工活,需要很多我又不会又没条件又没时间的东西,所以这个念头便一直只是想法而已,直到高中毕业。
终于要转入正题了……呵呵,前面实在是废话了好多,呵呵,呵呵……
●
自己动手打造书架箱
在说我第一对书架
音箱
之前,我想有一个东西不得不先讲一下。
在喇叭开始走入我的视线的同时,也有一个名字跟着一起走了进来,那就是惠威。我想谢谢一位我妈的同事。他是个和蔼的老头,在我后来的DIY之路上,他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给了我很多的书,和我讨论过很多问题,也告诉我,国内的扬声器,就数南鲸、银笛和惠威,而惠威是最好的。当时应该还是初中。从这个时候开始,惠威也就进入了我的脑海,再也没走出去过。
自制书架箱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越来越多,我开始知道惠威只是很多好扬声器品牌里的一个,还有很多国外的品牌一样的优秀。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我用惠威的喇叭做第一对大音箱的想法。后来去惠威的店里试听过,看过惠威的相关资料,也看过它在海外的荣誉,让我越来越相信惠威是值得我做的。
低音单元特写 大学开学之前,我买了自己的
笔记本
。为了听音乐,我同时决定为它做一对小型的音箱,这也就是后来我做了6对出售的箱子的原型。经过反复选择,我买了一对惠威A2S型扬声器。虽然价格挺贵,两只要130元,不过最后出来的效果让我觉得这个价格是完全值得的。2寸单元的一对小箱子,在密封的箱体里,还能发出让人满意的低频,实在是让人佩服喇叭的素质。整个频段,从低音到高音,都非常平衡,中频甜美,高频虽然不亮,但是却一点都不缺少什么东西,定位能力更是一流。这对箱子让我感受到了惠威扬声器的素质,也为做第一对大音箱打下了基础。
应该说是机缘巧合吧,大二刚开学后不久,我在电子城里看到了一对做工非常不错的书架箱体,扬声器位是一个1寸高音和一个6寸低音。用了25mm的MDF制作,面板经过加厚,厚度超过30mm。一只空箱接近10公斤,表面贴上了木皮,还刷了一层漆。一对售价240元。我几乎都没犹豫,就直接抱回了家。当然,还有8个铜制的脚钉。
书架箱体
铜制脚钉
箱子抱回家了,这音箱就做定了。到家以后,开动电钻,在箱子的底下钻了4个6mm的洞,把脚钉拧了进去,然后用锉子稍加打磨至平面,便开始上网搜索扬声器。 一直以来对惠威的M1有非常好的印象,听了它的表现以后,对RT1C这个等磁场带式高音扬声器更是有着深深的喜爱。所以我一开始就认定,高音要用RT1C。高音很容易的就定了下来,但是低音却成了问题。我很想和M1.2一样,低音用F6,但是却又舍不得放下惠威著名的大音圈低音D系列。D系列低音有75mm的巨型音圈,能提供澎湃的低音,在顶级的HT系列音箱上选用的都是D系列的D8。而且在玩家中,D系列的口碑也是很好的,这让我很为难。
D6.8低音单元 于是我到论坛求助。论坛果然是好地方,立刻就有人告诉我,D6.8是很好的低音单元,推荐使用,但是RT1C和D6.8配合的不是很好,各唱各的,和不到一起去。惠威曾经也尝试过将RT1C和D6.8搭配,但是效果一直不理想。给我的推荐是D6.8和Q1或者X1搭配,这样的组合很经典,声音也十分理想。于是我回到惠威的网站,看了看Q1R的资料,的确也是很不错的,更重要的是正好有为Q1R和D6.8设计的分频器。这下好了,全套都有了,事情比预想的方便的多。有成熟的搭配经验和发烧友的推荐,相信D6.8和Q1R的搭配是不会让我失望的。
Q1R高音单元
几个星期之后,扬声器和分频器终于到了我手上。D6.8是两只装在一起的,应该是经过了配对。粗壮的铝合金盆架,沉甸甸的重量,庞大的磁钢,中间用于散热的孔,还有孔上的丝网,无不在向我提示:这是一只经过精心设计,精密制造的高品质扬声器。跟着一起来的还有4个密封圈,许多包螺丝。话就不多说了,开工。搬来音箱,先用电钻在背板上打了8个浅孔,用附送的螺丝将连好线的分频器固定在了箱子的背面。接下来,把扬声器放在孔里,摆正之后,用1mm的钻头预先打下18个小孔,然后取下喇叭,将它们和分频器连接好。接下来,用吸音棉贴在箱子内部的面上。最后,把喇叭放上去,垫上密封圈,安好所有的螺丝。几个小时后,箱子初步制作完毕。 调试的过程就略去吧,呵呵。
●
声音表现让人惊喜
又过了两个星期,为这对
音箱
买的功放——Xindak XA6800也到手了。二话不说,开听。
简单的来说,箱子虽然还没完全褒开,但是声音已经很让我惊喜了。我不知道怎么具体的描述听感,就说说主观的感受吧。
箱子局部特写 先放的是《鼓魂》。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拥有清晰但是震撼的低音,就像夏天的雷声一样。在XA6800驾驭下的D6.8,已经让我依稀感到这样的效果已经来到了我的面前。《鼓魂》开篇的轻敲,鼓棒在鼓皮上轻柔而密集的轻击,每一下都很清晰:棒和鼓皮接触瞬间的声音,鼓皮的余震,虽然很轻微,但是却非常真实,让我感到似乎真的有一面鼓在我面前。然后,鼓声开始逐渐增强,鼓腔体的共鸣越来越明显,我也感到身体开始微微地被震动。随着敲击的一点点加重,鼓皮的余震越来越长,但是又不失弹性。虽然低音浓重震撼,但一点都不混浊,让人体验到了清晰的震撼,这是我以前一直都没有感到过的。
低音单元特写
接下来是一段笛子的独奏,声音清幽而遥远。在这对书架箱的表现下,笛声显得格外清脆。虽然两只箱子之间的距离只有不到2米,但是笛声却似乎来自于右前方很远的地方,已经脱离了音箱的具体位置。后面是民乐齐奏。乐器多了起来,但是每一件乐器的位置都可以分辨的出来,笛声也并没有随着整体响度的增强而移动方向。这对音箱应该是有良好的定位能力的。
高音单元特写 下面放的是一张古筝独奏的CD,叫《苏巧筝古筝独奏》。开篇曲是《渔舟唱晚》。可以听出来,高音非常丰富,远远家里的家庭影院的主箱来的好,古筝的声音不再像蒙了一层纱布,而是清晰的放在我面前,连弹拨时擦弦的声音都被表现了出来。筝声时明时暗,时脆时闷,让人听的很舒服。曲终之前有一段节奏的加速,虽然演奏者拨弦的速度越来越快,筝的声音也越来越密集,但是却丝毫不乱,听起来还是很自如。
低音单元特写 然后放的是1987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卡拉扬指挥的这场音乐会是我最喜欢听的。第一曲一上来,放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左边的第一小提琴,右边的中音和低音提琴,后方的敲击乐器,中间略偏右的木管乐器,历历在“目”。整个乐团一起发力的时候,虽然声音忽然增大很多,但是各个乐器的位置依然如《鼓魂》里一样,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同时,交响乐的低频成分也被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几乎没有拖泥带水的现象。我以前一直喜欢用我的
耳机
来和
音响
对比,这次终于发现这对音箱已经完全超过了我的耳机的效果了。
几张CD听下来,这对箱子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很好,也让我确信了时间和金钱没有白花。这次制作的过程,确实是一次愉快的体验。既有过程的乐趣,也有结果的喜悦。这不会是我DIY之路的终点,但是肯定是其中难以忘怀的一步。
作者:
elvis_wang
时间:
2007-3-29 10:58
沙发,没钱,羡慕呀~~~~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788028.bri3cmdi.asia/)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