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文学] 苏北话(江淮官话)是古代中原汉语的嫡系后裔 [打印本页]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8 11:43     标题: 苏北话(江淮官话)是古代中原汉语的嫡系后裔

上海属于吴语区,上海人极端鄙视苏北话,但是告诉大家一个常识:苏北话(江淮官话)是古代中原汉语的嫡系后裔
江淮官话(代表语言:南京话、扬州话)是有很多中原雅语成分的,尤其是南京话自东晋以来一直是国语标准:金陵雅音。
现在的苏北话,是中原人在战乱时期,大迁移的结果。那时候的中原人讲的话,是流行在中国的通语。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把中原话带到江南吴语地区,在那里形成今天横亘江苏和安徽的江淮官话。还有移居者继续南下,到了江西,由于山川阻隔,他们很少跟外界磨合,保留了很纯正的方言,就是客家话。
南京大学的鲁国尧先生研究认为客、赣方言和属江淮官话的通泰方言均源于南朝通语,为同源关系。他认为,北方先民从中原迁至长江流域生息蕃衍,后代操的即南朝通语。《客、赣、通泰方言源于南朝通语说》(《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南京话是明朝的国语,客家话则是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源于中原雅语之洛阳音,而洛阳音又是金陵雅音的本源。所以,江淮官话尤其是通泰片(南通、泰兴一带)和客家话同源。
应该说,客家话和江淮官话的前身在1500年前本来就是一种语言:中原雅语。
苏北话(江淮官话)是古代中原汉语的嫡系后裔。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8-8-8 12:53 编辑 ]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8 11:47     标题: 简单测试

各位看官,我用中古音在线查询了一下中古音汉语读《三字经》的读音。
人:如邻切
之:止而切
初:楚居切
性:息正切
本:布忖切
善:常演切
用汉字拼音模拟读音大概是:yin zi qv,sin bun san

如果您所说的方言与古音越接近,说明您的方言与古代中原汉语关系越密切。

很遗憾的发现,汉语普通话是和中古汉语读音差异最大的方言。
作者: gi365    时间: 2008-8-8 11:47

原来辣块妈妈是正宗的。。。。。。
作者: Edison_Y    时间: 2008-8-8 12:01

噶里地情况你把四把晓得~
.....
乃乃半半乃乃半半爱才草虐司

虐司都该光

爱才啊8流...



哈哈,前正字刚听到的...忘记好多...谁来补个完全版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8 12:02

原帖由 gi365 于 2008-8-8 11:47 发表
原来辣块妈妈是正宗的。。。。。。
江淮官话的文读音才是正宗的,是极为接近古音的。

以“辣”为例,实指的是“那”,古音声母确实为l,可以用粤语、客语、闽南语比对。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8 12:09     标题: 一个南通女孩发在客家论坛的帖子

江苏省的南通市是我的故乡,旧时称为“通州城”,因为北京有个“北通州”,所以,才更名为“南通”。南通与上海隔个长江。但是在南通城里,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言存在。其中,崇川区与港闸区讲的是正宗的南通方言,而开发区讲的却是与上海一带相同的方言。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它讲述的是南通话既有别于吴越语系,又有别于江淮语系。
    自从我到了广东,我男朋友经常会说客家话。有一次我惊讶的发现,他说的“就这样”,竟然同南通话一模一样!!
      在南通人的心目中,也有很多话是同日本话很相近的。所以请教各位有研究汉语言文学的专家,南通话到底同客家话有没有潜在的关联呢??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南通这个城市刚刚开始有的时候也是从宋朝开始的)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 ... &extra=page%3D1
作者: 守护天使    时间: 2008-8-8 12:34

饶了我吧,我不爱听苏北话的,难不成古人都是一口的刚北腔阿!昏阿!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8 12:41

原帖由 守护天使 于 2008-8-8 12:34 发表
饶了我吧,我不爱听苏北话的,难不成古人都是一口的刚北腔阿!昏阿!
近代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落后使得江淮官话沦为弱势语言。

但是,它的前身中原雅语在1500年前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度的文明。

请看维基百科词条:南京官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语言)
南京官话指以南京语音为基础的中国官方标准语。

南京官话曾经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明朝灭元,定都南京,“壹以中原雅音为正”,即以南京音为基础音系,南京官话为国家标准语音。由于江南较少受少数民族迁入影响,加之六朝以来南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明代以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以南京官话为主流。周边国家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如此。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中国话,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直到民国初年,在华西方学者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清末编审国语及民国确定新国音以后,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方的标准语。

南京话音,明清的南京官话,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周边国家的语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日本,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转而使用北京话1。在中原经历北朝统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话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统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标准音的主要依据,这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D&variant=zh-cn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8 12:45

本人并非祖籍江苏,也无意为苏北话造势。

但是,纠正偏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必须的。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8-8-8 13:10 编辑 ]
作者: qwjin    时间: 2008-8-8 16:02

原帖由 Edison_Y 于 2008-8-8 12:01 发表
噶里地情况你把四把晓得~
.....
乃乃半半乃乃半半爱才草虐司

虐司都该光

爱才啊8流...



哈哈,前正字刚听到的...忘记好多...谁来补个完全版
~~~~~~~

女儿回娘家时老母说的话:

家里的情况你不是不晓得
冬天吃咸菜
夏天吃瓜皮
难难板板难难板板肉丝炒咸菜
小猴子把肉丝都挑光
咸菜也不留。。。。。

[ 本帖最后由 qwjin 于 2008-8-8 17:49 编辑 ]
作者: qwjin    时间: 2008-8-8 16:23

苏北话在上海外来方言中一直排第一把交椅,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上海都懂苏北话,至少能听懂。
上海滑稽戏里面,苏北话是主要的调料,少了它票也卖不出。
PS:我对苏北话不感冒。
作者: Edison_Y    时间: 2008-8-8 16:40

我满喜欢苏北话的儿歌那种东西的~~~很有意思~~

看电视...听到那个手机铃声的广告...粉色的回忆...我就想笑..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11 09:06

事实上,很早以前我就发现江淮话和粤语、闽南语的很多词汇发音接近。

比如:海角天边,上述三种方言的读音都是hai ge ti bi,
和普通话读音hai jiao tian bian差太多了。

又比如:蟹,古音“和矮切”也就是和的声母+矮的韵母,即古代读hai
江淮话、粤语、闽南语、客语都读hai,普通话却读浑身不搭界的xie

本人是古汉语读音爱好者,不知嘉城可有同道中人?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8-8-11 13:32 编辑 ]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11 10:42

当代官话(除江淮话以外)都源自古夏语,从古至今经历了五胡乱华、辽金南下及蒙满入侵;受到阿尔泰语系的影响较多。到了现代,古汉语词汇在这一地区已基本上绝种。
   而江淮地区(大部分)原是东夷部落聚居地,在历史上也多为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激烈、长期进行拉锯战的地区。故江淮话源自古夷语,因地域和上述历史原因受阿尔泰语系的影响较小。它保留了许多古夷语词汇和小部分的吴语词汇,保存的古汉语词汇比任何官话方言都要多得多。

   江淮话在南北朝以前并不是官话。五胡乱华时,中原贵族人士大量南迁并以南京(建康)作为政治中心,将大量中原汉语特征带入江淮话中。出于政治目的及影响,南京话渐渐在江浙一带具备了官话地位。到了明代,随着定都应天府,南京话的官话地位更加的巩固了。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8-8-11 10:53

我也是属于南通的,但是南通话我听不懂,我老家是有2种语言。一种是和崇明话一样的,一种是江北话,以前在南京上班,同事都说江北话像外语。一句也听不懂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11 12:29

南通人为什么不懂自己家乡话?
不过现在上海小孩也说不好上海话。
苏北原来是吴语区,民间原来说吴语。
但是,北方中原难民从东晋至宋元大举南下,
把吴语区向南推进了1000公里,
这就是造成你家乡双语并存的根源。
淮语的代表语言是南京话和扬州话,
也就是所谓宁杨方言,
其文读音也就是读古文的发音,
基本上接近古代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汉语读音。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8-8-11 12:32 编辑 ]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8-8-11 14:07

我听不懂是因为,我家属于南通下级市(县),南通有好几个下级市(县)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11 14:36

原帖由 xiaohuang 于 2008-8-11 14:07 发表
我听不懂是因为,我家属于南通下级市(县),南通有好几个下级市(县)
查了下江淮官话分布地图,贵乡可能处于吴语区,对吗?

图片附件: photo.jpg (2008-8-11 14:36, 198.39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788028.bri3cmdi.asia/attachment.php?aid=21518&k=52e8c9c1f94075528190a04de2b2d9d8&t=1734118809&sid=eIzjo7


作者: 风吹起的男子    时间: 2008-8-11 21:40

17楼应该是启东或者海门的吧。其南部方言俗称“启海话”,北部则是“江北话”。
作者: gi365    时间: 2008-8-11 21:52

就是崇明话。。。
作者: xiangdiliu    时间: 2008-8-12 08:15

让我们一百年后把上海话给同化了!哈哈哈哈!!!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8-8-12 08:48

原帖由 伊万豆夫 于 2008-8-11 14:36 发表

查了下江淮官话分布地图,贵乡可能处于吴语区,对吗?
呵呵,我也不知道属于什么语区,看地图好象是的。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8-8-12 08:52

原帖由 风吹起的男子 于 2008-8-11 21:40 发表
17楼应该是启东或者海门的吧。其南部方言俗称“启海话”,北部则是“江北话”。
你对我老家很熟悉嘛,我就是北部的。靠进启东。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12 10:30

可笑的是,上海苏北人现在大多羞于说苏北话,虚荣到这份上也是令人佩服。
在某网站的调查上显示绝大多数苏北籍人士竟然认为苏北话和吴语关系密切而和北方话无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同样源自中原移民的客家族群,他们信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8-8-12 11:15 编辑 ]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8-8-12 10:37

苏北话我一点也听不懂。上海话到是很能懂的。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12 11:09

上海话其实是北部吴语的通语,因为上海近代的居民就是主要由江浙移民和土著混合,语言也是如此;
上海话里面有宁波话、绍兴话等浙北成分,也有苏州话乃至苏北话的成分。
比如:上海话说“大饼”的“大”发“da”音,这就是受苏北话影响,上海吴语“大”念“du”;
还有“脆麻花”的“麻”发“ma”音,上海吴语“麻”本音是“mu”。

所以,苏北话对上海话其实是有很大影响的,只是我们自己不觉得罢了。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8-12 11:18     标题: 关于客家方言与江淮官话的关系

关于客家方言与江淮官话的关系

    谢重光在《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一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版)中指出:
    “据语言学者研究,在南方几大方言系统中,客家话与江淮官话的关系最近。     


    “历史文献的记载(注2)和风俗(注3)、语言的比较,都证实了族谱资料显示的客家直接来源于江淮的结论,那么,江淮地区作为客家民系的直接源头,应是毋庸置疑的。”(该书第36页)

    注1:见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第二章《方言与移民的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注2:参见谢重光《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一书(第33页-第35页),有详细介绍。
    注3:在风俗方面,清代客家名士徐旭曾先生曾以其亲身感受论述了客家风俗与江淮风俗的亲近关系。他在《丰湖杂记》中说:“余昔在户部供职,奉派视察河工,稽查漕运鹾务,屡至卞、济、淮、徐各地,见其乡村市集间,冠婚丧祭,年节往来之俗,常有与客人相同者”,“与土人(按:指客家住区之土著居民)之风俗语言,至今犹未能强而同之”(该书第36页)。转引自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香港中国学社,1965年版)。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8-8-12 11:20 编辑 ]

图片附件: 未标题-1.jpg (2008-8-12 11:20, 7.7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788028.bri3cmdi.asia/attachment.php?aid=21549&k=a41ad60f043f872bd28076423dc56782&t=1734118809&sid=eIzjo7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788028.bri3cmdi.asia/)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