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文学] 唐朝的官話研究(献给感兴趣的同道中人) [打印本页]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12-23 10:23     标题: 唐朝的官話研究(献给感兴趣的同道中人)

唐朝的官話研究
作者:EZ
http://tw.myblog.yahoo.com/jw!QUdnB6eaERzPATPCGAuhkw--/
唐朝的官話研究(一)         分類:論文
    2006/09/22 12:59
  
      一、前言
    二00四年間,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曾在報章上表示:「如果唐朝美女楊貴妃從墓地跑出來,他講的話跟我們現在說的閩南語是一樣的。」意即閩南語是唐時的官話,然而閩南話真的是唐朝的官話嗎?
以上的報導引起筆者研究唐音的極大興趣,於是蒐集了日本人編的《漢和字典》及《唐詩三百首》、《台灣閩南語辭典》等相關資料,同時結合漢文、日文、及閩、客語文的專家學者,做文字、語音的分析比對,想了解漢唐時代,日本留學生所學回去的語文,除了學了許多漢文之外,包括漢文的入聲字在內,漢語的語音究竟是何種語言?

二、以日語的漢字語音來跟閩、客語一般的語音做比較

(一) 比較數字語音 (一般人在生活上演算數字的語音):



















ichi
ni
san
shi
go(u)
roku
shichi
hachi
kyu
ju
hyaku
sen
man
oku


it
ngi
sam
si
ng
liuk
cit
bat
giu
siip
bak
cien
van
it
閩南語
zit
li
sa
si
gho
lak
chit
beh
gau
zab
bah
cing
bhan
ik

結果發覺日語除了「億」與「十」字音跟閩、客語音都較遠,「四」與「七」字的閩、客語音跟日語都相近以外,其它的九個數字比較起來,日本漢音似乎更為接近客家語,其餘的閩南語只有「五gho」及「萬bhan」的語音比較接近日語,而且閩南語的「八」跟「百」字都沒有入聲音,客語跟日語的入聲音反而都是對應的。依據《漢和辭典》,日語的「一、七、八」如不演算數字時是發「itsu、shitsu、hatsu」的音(通常日語漢字在尾音加上-tsu或-ku用以表示是漢字的入聲音),因此可說日語跟客語的入聲字音完全對應,甚至日語的「五」字音原本也是讀「ng」音,跟客語一模一樣。在《漢和辭典》前言中的「漢和辭典的性質與內容」中有提到:「日本的漢字發音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但由於發音的難易,所以有一些轉化,像是鼻音ng就變化為長音o。」據此,日語的五[go(u)]不就正是客語的五[ng]字音嗎?相同的例子又如客語的長[zong]、光[gong]、黃[vong]等ng字音在日語裡就是長[chou]、光[ kou]、黃[ ou]的o字音。
以上數字語音的比對,可以證明客語的數字語音比閩南語更為接近日語。
(二)比較十大姓氏的漢字語音
比較完數字之後,再以佔相當人口比例的的十大姓氏: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為例,來做「語音」的分析比較:



字陳











語chin
lin
kou
chou
rii
ou
go
ryuu
sai
you
客家話
ciin
lim
vong
zong
li
vong
ng
liu
cai
yong
閩南語
dan
lim
ng
diu
li
ong
gho
lau
cua
iun


從上表中,十大姓氏中的「林、李、王」三姓,閩、客語音都與日語接近,而「黃」姓的日語漢字音與閩、客語都較遠外,在其它的六個姓氏中,閩南語只有「吳」姓接近日語,而「陳、張、劉、蔡、楊」等姓的漢語語音,很明顯的都是客家話接近日語的漢字語音。
而且,在十大姓氏中的「黃、張、王、吳、楊」的語音也可以證明前述所舉在《漢和辭典》前言中的「漢和辭典的性質與內容」提到的「日本的漢字發音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但由於發音的難易,所以有一些轉化,像是鼻音ng就變化為長音o。」的情況,客語的黃[vong]、張[chong]、王[vong]、吳[ng]、楊[yong]等ng鼻音,在日語裡就變化為黃[kou]、張[chou]、王[ou]、吳[go]、楊[you]等o長音,由此即可說明日語漢字語音和客語的密切關係。
(三) 比較生活詞彙及語音(一般生活習慣上常用的用詞做比對):
國語
早上 tzau-shang
早餐 tzau-tsan
午餐 wu-tsan
吃素 chr-su
日語
朝 chou
朝食 chou-shoku
晝食 chu-shoku
齋食 sai-shoku
客語
朝晨 jeu-sin
食朝 siit-jeu
食晝 siit-ju
食齋 siit-zai
閩南語
早起 cai-khi
早頓
cai-deng
呷晝 jia-dau
呷菜 jia-tsai



國語
稀飯 shi-fan
房子 fang-tz
找 jau
斜 shie
稻 dau
日語
粥 shuku
屋 oku
尋 jin
斜 sha
禾 ka
客語
粥 juk
屋 vuk
尋 cim
斜 chia
禾 vo
閩南語
糜 mei
厝 tsu
揣 tse
趄 tsu
稻 diu

從上表的分析中可清楚了解,如果閩南語是唐朝官話,為什麼日本「日常生活上」常用的漢字辭彙及語音,跟閩南「一般日常生活習慣上」特有的用詞及語音卻普遍不一樣,反而客家語非常相似?雖然經過千年的時空演變,仍然可以明顯比對出日語跟客家語的生活詞彙最為相近,只是日語的用詞習慣,將動詞放在後面而已。
                                                                                               待續....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2690&extra=page%3D4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12-23 10:25

唐朝的官話研究
與唐詩比對

要探究唐朝的官話,與日本語音比對是方法之一,但最基本的仍然要回到唐朝本身,唐詩講究音韻格律,與唐詩比對,是探究唐音的最佳途徑。

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其韻腳:


漢  字








日  語
fukudokuchikujukuchikumokusoku
客  語
fuktukjuksukzukmukziuk
閩南語
hoktakdaksikdikbakziok

在日本漢字音中,這些字都是[-ku]韻結尾,表示為入聲字,閩南語語音雖有入聲但音韻分歧,有[-ok]、[-ak]、[-ik]、[-iok]等韻,而客家語語音不但都是入聲音,且幾乎都押[-uk]韻,只有足是[-iuk]韻,這正與詩韻不謀而合。在詩韻中,服、讀、逐、熟、竹、沐都屬入聲「屋」韻,足是入聲「沃」韻。這樣的雷同是巧合嗎?

    倘若如李院長所說,閩南語是唐朝官話的話,那麼唐詩用閩南語來讀應該是最自然最順暢的,但是為什麼用閩南語來讀唐詩時,有很多的文字都需要用文讀音?(從臺灣閩南語辭典中,可看到很多的文字都有兩種以上的發音,很多的文讀音)而不是用閩南語平時講話的語音來讀呢?如唐詩〈江雪〉,在鄭文海編著的《逐家來學臺語唐詩絕句篇》中,也是用文讀的方式︰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滅字文讀變成[biat],雪字文讀變成[siat],韻腳變成[-at]韻,讀起來不太順暢,跟平常講話的語音也不一樣。但以客語朗讀時,其韻腳絕[ciet]、滅[miet]、雪[siet],同押[-iet]韻,讀起來特別簡潔有力。
又如〈江南曲〉這首詩: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詩中「嫁得」閩南語文讀變成[ga-de],「早知」文讀變成[jer-di],「有信」文讀變成[iu-sin],「嫁」文讀變成[ga],不僅全部文讀,而且文讀之後近似客家語音。另外,朝朝的詞彙就是客家語的日常生活詞彙,閩南語一般人日常生活上有如此用詞習慣嗎?閩南語中也沒有用歸、歸去當回的用詞習慣 (一般都是用[dng]的發音)。
    又例如韓偓〈已涼〉: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八尺龍鬚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這首唐詩的名稱,用閩南語來讀並不通順,原因在於閩南語中沒有使用這個詞彙。而客家話中,「已涼」就是很涼的意思,而一般閩南語的習慣是用「足涼」或「甲涼」。這是什麼原因呢?

又如七言古詩〈古柏行〉轉韻的韻腳:柏、石、尺、白、惜、東、宮、空、風、功、棟、重、送、鳳、用;〈古從軍行〉的韻腳:火、河、多、郭、漠、落、遮、車、家;還有〈寄全椒山中道士〉的韻腳:客、石、跡。用閩南語平時講話的語音來讀都不太押韻,而用客家語朗讀,如客[hak]、石[sak]、跡[jiak]等,押韻且自然。類似情形不勝枚舉。
同時,唐詩裡經常出現的詞彙,如:食、齋、屋、尋、斜、禾、信、朝、朝朝、今朝、明朝、歸、歸來、歸去、幾時、幾多……等這些用詞,跟閩南語一般生活習慣上所用的詞彙:呷、呷菜、厝、揣、趄、稻、批(有時用會意字信)、早起時、逐工早起……等差別很大?然而這些唐詩裡常用的詞彙,卻跟客家話生活上用的詞彙幾乎一模一樣。
而且絕大部份的唐詩用客家語平時的語音來朗讀,就自然順暢,鏗鏘有勁。不但詩句中的平仄分明,字字合韻,且入聲字的頓音也特別明顯。
    為了進一步分析,筆者再利用網路上搜尋到的〈禮失求諸野─漢語入聲字在日本〉一文來分析,該文作者TG以南宋岳飛的〈滿江紅〉為例: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TG在題解中說:「『本篇韻尾充滿抑鬱之氣』的說法。當年我們在課堂上朗讀時,並不會產生這種感覺。真正的答案,就在於現代普通話消失的『入聲字』,我們發現這闕詞裡頭的韻腳,全都是將發音給『硬生生截斷』的入聲字。用我們通曉的閩南語言來朗讀,韻腳全都是『-at』韻,且可以將古典中文詩詞的『入聲字』字尾有著『-p』、『-t』、『k』等結尾型態表現到最高境界。」


TG所說的以閩南語的「文讀」標註來朗讀歇[hiat]、烈[liat]、月[gnat]、切[chiat]、雪[soat]、滅[bmat]、缺[koat]、血[hiat]、闕[kuoat]。讀起來韻腳雖然都有入聲字音及押韻,但是顯得很矛盾,雖然說文讀,但是有些字還是用原來的音讀,其中「歇、血」平時的讀音是[hio]、[hui],文讀後變成跟客家語的語音幾乎相同,如此不就明顯的表示是為了押韻而去文讀了嗎?
或許該作者不了解客家語。〈滿江紅〉這闕詞如用客家語平時講話的語音來讀:歇[hiet]、烈[liet]、月[ngiet]、切[ciet]、雪[siet]、滅[miet]、缺[kiet]、血[hiet]、闕[kiet],不但都是入聲,而且全部都是[-iet]韻,同時九個韻腳字當中,有八個字都是發單純的一個語音,只有烈字有破音字 (通常表示烈日或烈火時用[lat]音),因此岳飛這闕詞如用客家語來朗讀,聲韻更自然,更鏗鏘有力,表現出悲壯的意境,完全符合岳飛當時的心情,這不就證明客家語就是最接近唐宋語音的語言嗎?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 ... &extra=page%3D4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12-23 10:26

唐朝的官話研究
結論

從以上與日語和唐詩的比對,證明客家語非常接近唐朝的官話。不只是客家語音接近唐音,文學文化亦甚接近,如客家山歌四句是由唐詩演變而來,其作詞形式為七言詩,一句七字,四句二十八個字,跟唐詩相同,只是它的作詞格律較不嚴謹,是屬於鄉野間抒發情感,較為俚俗的詩詞。例如:「天上雲多月不清,塘裡魚多浪不停,朝裡臣多亂了國,阿哥妹多亂了心。」這是一種吟詩的形式延伸而來,至今在廣東梅州,詩人以客家音韻作詩,如嘉應詩社的詩人曾憲眉,其有詩集《橫烟閣吟草》及《橫烟閣吟草續集》,都是以客家音韻作詩,茲舉數首為證:


婷婷玉立吐幽香,甘飲清泉居矮墻。素性祇知存淡雅,不隨流俗鬥奇妝。


〈詠蘭〉
稽生仍不減疏狂,老馬揚蹄未下疆。眼底江山三萬里,胸中詩卷數千行。

豈因柳弱憐枝瘦,應識梅殘尚吐香。餘熱盡揮何所惜,未遑惆悵鬢如霜。


〈遣懷〉

傳統的老山歌亦可謂為國粹,客家民謠中的〈十二月古人〉,訴說著過往的歷史人文;至於豐富多采的農諺,例如:「正月雷,二月雪,三月無水過田缺,四月秧打節」、「蒔田到穀雨,有穀就無米」,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考諸客家的由來,乃是中原漢民因戰亂而南遷,到了南方而被稱為客人。客家話則是中原雅音到了南方之後,吸收部份南方語言而形成,然而其中仍保留了大量的中原雅音。在客家的民俗節日中,傳統的客家農村尚保有過天穿日,用齋果甜粄向天祭拜女媧的習俗(見民俗專家黃榮洛著台灣客家民俗文集。馬來西亞的客家人正月二十天穿日當天也都放假一天)、流傳著五月節及避黃巢的故事。而客家的老古人言,更充斥著客家文化特色,證明客家語是一個活古蹟、活化石,雖經歷時空環境的演變,大體上它仍然保持著相當完整的古漢語語音,因此它也是朗讀、吟唱唐詩宋詞的最佳工具語言,能夠讓現代人欣賞到古詩詞的聲韻之美。

唐朝官話到底比較接近那種語言呢?「TG的個人世界」網站作者TG在附註所寫的一段話可清楚得到答案:閩南語基本上可分為「讀音」與「語音」兩種。「讀音」所指的是比較接近於「文言」的官話讀法,相較之下的「語音」則為俚俗的日常發音。 (詳閱網站:Misc/禮失求諸野──漢語入聲字在日本的結尾附註解說)。

可見作者TG已清楚說明閩南「語音」只是俚俗的日常發音,並不是當時的官話,而「讀音」所指的是比較接近於「文言」的官話讀法,那麼唐朝的官話,怎麼可能是閩南話呢?而且經過以上的比對,證明閩南語的語音系統和日語有明顯的差距。

唐朝距今已一千多年,時空的轉變使得還原唐音成為一件困難且艱鉅的任務,筆者以日語及唐詩比對,雖稍有結論,仍深恐有疏漏之處,如有可能再進一步跟韓語的漢字語音及其他主要的漢語系統比對,或許更能讓真相大白。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 ... &extra=page%3D4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12-23 10:27

比较专业,特选精华给喜欢古汉语语音及文学的同道中人参考。
作者: 守护天使    时间: 2008-12-23 11:43

这种语言艺术还是豆腐自娱自乐吧!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12-23 12:22

看看,又说没有营养的话了吧?
要了解学习古代中国语言文化,要了解你自己说的话是怎么演变的,这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研究中国古汉语语音最著名的人不是中国人,是瑞典人高本汉,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不去了解一下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难道不让人羞愧吗?
作者: msnqq    时间: 2008-12-25 13:56

这么好的文章,今天才发现,原来我老家的方言就是唐官语,呵呵!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12-25 15:32

原帖由 msnqq 于 2008-12-25 13:56 发表
这么好的文章,今天才发现,原来我老家的方言就是唐官语,呵呵!
楼上是那里的?说客家话吗?
作者: msnqq    时间: 2008-12-26 08:53

我来至闽北,呵呵,不会客家话,但是,1~10发音和我方言基本相同。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8-12-26 09:44

闽语的文读音源于唐宋时期的中原雅言。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788028.bri3cmdi.asia/)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