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仔细看了楼主帖子的照片,也看了哪么多人的回复,我本人是做结构设计的,而且我自己买了嘉城3期的房子,也算是嘉城的准业主了,呵呵。
根据楼主的照片看来,不太好判断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这样的裂缝,因为楼主的照片只是太强调了裂缝,而没有反应裂缝周边情况!但根据以往经验,如果在排除施工质量问题以后,我认为这个裂缝的产生原因可能是根建筑物的沉降有很直接的原因。根据现行的国家规范,设计是按照建筑物沉降控制在15cm之内的范围内进行设计!但设计人员一般都会比较保守,以前设计的高层经验来说,一般会控制在10cm之内,对于主体建筑物外的这些辅助设施,10cm的沉降也足以产生很大的裂缝!但为什么其他的建筑没有这样的问题呢,因为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在建筑的周边6m范围内会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从基础开始做完,沉降观测工作就开始进行了,每隔时间段都会记录建筑的沉降量,当主体施工完毕的时候,这个沉降量已经到了很小的一个范围内,这时候在进行辅助设施的施工是不会造成这么大裂缝的产生的!不过业主可以去查一下当初施工的时候这个沉降控制数据,这个数据在施工单位那里都有,建筑物建成以后这些数据都是要归到档案局备案的。如果是沉降数据都是在15cm之内的,哪么这些辅助设施的裂缝是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的!仅从照片上的判断,我认为这只是辅助设施和主体结构的连接过于刚性,加上后期主体建筑沉降量稍微有些过大造成的!当然不排除因个人水品有限的原因判断错误,呵呵,只是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楼主和KFS进行沟通及时找专家来解决处理,即便不影响结构安全问题,但外表美观也是很重要的嘛。 呵呵
最后我想和其他几位做结构方面的业主探讨一下几个问题
1.首先上海地区是软土地基没错,但上海地区土层中存在很多暗浜,这些在地表是看不出来的,也很容易造成沉降量过大。
2.有位业主提出上海地区PHC桩是端承桩。但据我所知PHC预应力管桩,侧阻力在单桩承载力中占很大的比重,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方桩采用的比较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同截面尺寸的情况下,管桩的侧面积要比方桩大!Rd=Rsk/rs+Rpk/Rp 我想这个公式是做结构设计的尤其是做桩基础设计时候最重要的一个计算单桩承载力的公式了,上海高层桩基础一般做在5-3层,桩端土极限承载力Fp一般在1600kpa左右,除掉一个rp之后所占承载力并不算在单桩承载力中很大,所以侧阻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承载力。
3.还有就是一个业主提到的混凝土规范里对裂缝的要求。混凝土规范里的要求是适用于混凝土构件,而在这个用砖砌的辅助设施上是不适用此要求的。
以上是小弟一点愚见,还望各位指导批评,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局长 于 2008-5-1 14:5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