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看完一些评论,背脊发凉啊!这把所有的开车的人都装进去了.伤不起啊~~~   飘过了~~~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不参与啊?我好失望,那您继续回隔壁跟某些人惺惺相惜所谓小资情调,也是,一个立志不做中国人的人,满嘴爱上海,谈什么孔子儒家仁义道德,还强调什么吴侬正统,是我凹凸了,还是我凹凸了?
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14 09:10
故意说给你听得,你烦不烦,喋喋不休!

人要往高处走,这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早说了,宪法不保护私有财产,国内迟早暴动,再来一次文革不是梦。

有谁天生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这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

领不清者,莫过于你,尼玛翻来覆去,没完没了。

南方六语是不是正统,你只要和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对比一下即可知晓,铁的事实,需要多说吗?

排排你是读书人,高级金领,洋务买办,有点知识好吗?别在你老板面前丢中国人的脸!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本周六就要离开中国的爬过。
万恶的资本主义,老子来了!
1

评分次数

谢谢您以如此高尚的手段来预测我,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开车很太平,还能再恶毒点伐?
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14 09:03
非常慢 非常慢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11-9-14 10:43 编辑

转发一个帖子:
清朝末年的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交锋过多次,比较大的交锋有两次,一次是以康梁为代表的保皇派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日本的论战,一次是武昌起义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方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之间的论争抗衡,历史最终选择了共和制度,但是康有为预言说:“以共和立国,以我国的国情,只会导致军阀割据,国分裂而民涂炭。”康有为不幸而言中了,此后几十年军阀内战不休,所谓的民主并没有实现。
  看了小说《黄花赋》写的这段历史,我就想:假如当时中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那么中国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像英国那样,国民守法而敬皇室,经济发达富裕,人民崇尚道德,男人都愿意绅士自居?我想这个可能性很大。
  武昌起义前,清朝预备立宪的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当时公布的法律体系已相当完备了,而更重要的是,万民之首的皇帝也必须遵守法律,虽然皇帝仍有很大的权力,但首先他的权力第一次由法律来赋予,另外他的权力不是无限大了,被法律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中,行政方面的许多事他基本不能插手。皇帝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很神圣的,皇帝如今也遵守法律,那么这套法律的贯彻实施应该比较顺利,当时全国上下一致呼吁“依法治国”,而武昌起义打断了这个进程,虽然今天“依法治国”的口号又被喊了出来,但时间过了一百年,人的道德水准和过去不一样了,今天的人心中已经没有所谓神圣的东西了,因此“依法治国”在今天进行的好生艰难。
  清朝末年的人都很爱面子,《黄花赋》将这一点真实地写了出来。奸雄袁世凯为了让清室下台,竟费了那么多的周折,只为了向世人表明他不愿意欺负孤儿寡母,而允许皇帝仍住在紫禁城,仍自称皇帝,每年还给他四百万白银的优待,我觉得袁世凯做事也算很有良心了;状元张謇虽赞成民主共和,但他不愿亲笔起草皇帝的退位诏书,认为他当过清朝的状元,由他来写这诏书于心不忍,我想,爱面子虽容易被人讥为虚伪,但总比今日人人都不要脸要好得多。人人都不要脸了,法律再多、制度再多,能起什么作用呢?
  我想清末立宪后,皇帝以及皇室成员是不敢随便突破法律胡作非为的,因为满族人数很少,皇室若自觉遵守法律,就有尊荣和其他利益,若不遵守,革命派“驱除鞑旅”的口号就会引起国民的共鸣,皇帝、皇室在心有所忌的情况下,会比较模范的守法,有皇帝皇室的示范,人民的道德在当时还算基本保留的情况下,我想,“依法治国”会很顺利的贯彻下去。
  可惜历史不会重来一次,好遗憾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39322.shtml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晕,还知道有《青少年保护条例》啊
看完一些评论,背脊发凉啊!这把所有的开车的人都装进去了.伤不起啊~~~   飘过了~~~
kb96105 发表于 2011-9-14 09:28
特指开车时特别激动的人,我写得很清楚。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老豆腐被抽丝剥茧,放到太阳下面晒,发老急了
出身不好的人,像我这种的,要努力往上游,不断超越自我,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我还是喜欢隔壁的气氛多一点,继续和隔壁的朋友一起小资一下,我脱离贫下中农很久了,也不想再加入这个队伍。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出身不好的人,像我这种的,要努力往上游,不断超越自我,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我还是喜欢隔壁的气氛多一点,继续和隔壁的朋友一起小资一下,我脱离贫下中农很久了,也不想再加入这个队伍。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1-9-14 11:33
您阳春白雪,您请了
返回列表